2023-01-14 12:27:44 +00:00

37 lines
3.4 KiB
Markdown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title: "永远拒绝短视频"
categories: [ "生活", "心灵随想" ]
tags: [ "短视频", "抖音" ]
draft: false
slug: "20230114"
date: "2023-01-14 11:54:00"
---
## 为什么
标题说明了一切,我拒绝短视频。
近几年的朋友聚餐聊天中无不例外的就是谈及近期“抖音”上的爆火短视频时长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抖音上的xxx你有看到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从来的回答都是我不看抖音我也不喜欢看。
不知道从何开始,我的各种 App 中都会植入短视频应用类似的功能,在点进一个内置视频的时候,屏幕右边会出现一个头像,一个点赞按钮,一个评论按钮,一个转发按钮,屏幕的底部是这个视频的标题。并且将这个视频向上滑动,会推荐另一个类似的视频,就这样永远也划不完,然而当我告诉你这个 App 的名字叫阿里云的时候,读这篇文章的你会不会感到诧异,就是这样一个我日常对云服务器进行续费、查看状态,管理域名 DNS 的 App也有了一个无限的滑不到底的短视频功能。在一次更新之后这个划不完的视频入口就没了估计是被用户骂惨了
## 生理反感
其实我最初对于抖音这类的 App 的看法就是,不拒绝也不排斥,但是到后面,我的中立态度就开始转向方案,甚至是精神污染,因为那些万年不变的的猴叫笑声和用烂的背景音乐,总会让我感到背脊一凉,这说的一点不夸张,每当我身边的人开始点开这些视频并让我听到那些声音的时候,我都会下意识捂住耳朵,并且有意识的远离。
甚至我每天要逛的 B 站,在这些音效出现之后,当我点开一支感兴趣的视频,起初很正常,突然到一个转折点就开始放那些恶心的笑声和音效,我会下意识把音量直接拉到 0然后从容的关掉这支视频。
## 改变
对于以上的描述,毫不夸张,这就是最真实我的反应和看法。
我始终认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在过去的模式是:用户←发布者,意思就是用户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主动**检索,并摄取。而自从短视频的流行,这种精神需求模式就变成了发布者→用户,即用户没有任何主动需求,只是漫无目的的在爆炸式的洪流中**被动**观看发布者推送的内容,然后从中找寻自己的兴趣点及视频类型偏好。我对上述的改变的看法是,用户主动索取的内容和被动索取的内容,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实程度,主动索取的内容,往往记忆印象更加深刻,而被动观看的内容,总会随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进程而忘记。甚至第二天都不知道前一天看了什么,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 规划
我想做一个真正的调查,有类似于我这样对于这类内容反感甚至产生生理反应的人做一个统计,以及对于这些内容“上瘾”的人做一次询问,为什么失去了短视频就会感到无聊? 短视频给你带来了什么? 等。
## 防止引战
上面写的所有内容都是我一个人的看法,都是我对于这个后疫情时代的流行网络文化元素的切身体会,也无意冒犯创作者,毕竟他们靠这个吃饭。博客看的人几乎没有,所以也算是一篇吐槽文章了。